理论室毕业学生(2000-2005) |
文章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13-12-27 | 浏览:
|
|
论文名称 |
毕业生姓名 |
毕业年份 |
导师 |
学位 |
超高能宇宙线的GZK特征 |
陈绍霞 |
2005 |
常哲 |
博士 |
QCD求和规则在研究介子性质中的应用 |
李竞武 |
2005 |
杜东生;杨茂志 |
博士 |
QCD求和规则研究π和K介子twist-3分布振幅 |
吴兴华 |
2005 |
黄涛 |
博士 |
QCD相变和拓扑缺陷的相关问题 |
毛鸿 |
2005 |
黄涛 |
博士 |
暴涨宇宙学与暗能量及其检验 |
冯波 |
2005 |
张新民 |
博士 |
QCD真空凝聚的若干研究 |
张昭 |
2005 |
赵维勤 |
博士 |
应用光锥求和规则研究重介子两体非轻衰变 |
李琳 |
2004 |
黄涛 |
博士 |
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 |
顾晓艳 |
2004 |
马中骐 |
博士 |
暴涨宇宙学与暗能量中的若干问题 |
李明哲 |
2004 |
张新民 |
博士 |
全息原理、AdS/CFT和ds/CFT对应 |
关成波 |
2003 |
常哲 |
博士 |
QCD因子化在B介子两体非轻无粲衰变中的应用 |
孙俊峰 |
2003 |
杜东生 |
博士 |
AGB星元素核合成理论研究 |
张妙静 |
2003 |
厉光烈 |
博士 |
关于宇宙原初扰动谱的一些研究 |
王秀莲 |
2003 |
张新民 |
博士 |
B介子两体非轻弱衰变及其CP破坏的研究 |
杨德山 |
2002 |
杜东生 |
博士 |
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理论研究 |
林志海 |
2002 |
黄涛 |
博士 |
应用光锥QCD SR研究重到轻衰变强子短阵元 |
吴向尧 |
2002 |
黄涛 |
博士 |
J/ψ→BB衰变中的重子结构的研究 |
平荣刚 |
2002 |
姜焕清 |
博士 |
ππ和πK相互作用 |
李龙 |
2002 |
厉光烈 |
博士 |
J/ψ→ppω过程中核子激发态的研究 |
梁伟红 |
2002 |
沈彭年 |
博士 |
QCD演化方程中高扭度效应的研究 |
阮建红 |
2001 |
厉光烈 |
博士 |
QCD因子化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的研究 |
朱国怀 |
2001 |
杜东生 |
博士 |
带奇异数双重子态的研究 |
李强兵 |
2001 |
沈彭年 |
博士 |
格点规范理论中纯胶球质量的计算 |
刘大庆 |
2001 |
吴济民 |
博士 |
B衰变中的CP、T、CPT破坏和末态相互作用 |
魏正涛 |
2000 |
杜东生 |
博士 |
重味介子弱衰变中的CP破坏及其末态相互作用 |
戴又善 |
2000 |
杜东生 |
博士 |
格点上的冷却方法及非阿贝尔相因子性质的研究 |
何兵 |
2000 |
吴济民 |
博士 |
手征对称性在超出平均场近似下的自洽研究 |
黄梅 |
2000 |
赵维勤 |
博士 |
手征夸克模型对核子及其激发态一些性质的研究 |
刘健 |
2005 |
董宇兵 |
硕士 |
强磁场中的中子星物理 |
温海豹 |
2005 |
茅广军 |
硕士 |
中微子质量参数随能标的演化 |
梅健伟 |
2005 |
邢志忠 |
硕士 |
微扰QCD方法在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中的应用 |
宋歌良 |
2004 |
吕才典 |
硕士 |
QCD因子化在重味介子衰变中的应用 |
宫海军 |
2002 |
杜东生 |
硕士 |
pp→πoπoη的分波分析研究 |
卢宏超 |
2001 |
邹冰松 |
硕士 |
格点规范理论的数值计算 |
林鹤 |
2000 |
吴济民 |
硕士 |
|
|